2024年3D打印技术参考重要观点与技术梳理文章
一. 3D打印行业正面临的死胡同:须正视问题、回归本质、寻求突破
3D打印行业整体正在经历投资下滑、市场遇冷的困顿时期,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的误解是导致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行业专家提出了企业整合、扩大制造业对3D打印的采用等解决方案,但根本出路在于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拓展应用并明确定位。文中还强调了回归本质、寻求突破的重要性,指出3D打印行业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不容忽视的SLM金属3D打印技术新发展,是否正在掀桌子?!
SLM技术正在经历装备结构、打印工艺及后处理方面的升级优化。新技术路线如区域打印、光束整形等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仍面临应用验证,但已展现出对传统多激光技术的潜在挑战。国内企业如希禾增材、西空智造等也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推出绿光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和“锻打印”等创新技术。这些发展表明,SLM金属3D打印技术正处于快速变革期,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三. 李方正博士:增材制造正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可选”变为“必选”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正快速发展且在各领域应用广泛渗透。预计2024年将突破500亿产值,到2027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增材制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逐渐成为多领域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行业标准更新慢、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挑战,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正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3D打印技术开发商在积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当地企业对于专利保护、产品质量、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的特别关切。西方专家如Dirk Simon也强调了与中国企业合作时需确保信任建立、风险防控和提出挑战性任务的重要性。因此,中国3D打印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要展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还需积极回应和解决当地企业的疑虑和需求,以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与发展。
本文主要讨论了3D打印产业,特别是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与市场挑战。尽管粘结剂喷射技术被寄予厚望,尤其在金属低成本批量打印方面,但目前市场上从事相关技术的知名企业数量有限,且面临应用发展未达预期、资金链中断等风险。专家指出,自动化是批量生产的关键,而当前部分技术如砂型粘结剂喷射在清粉过程等方面尚未完全自动化,影响规模化生产效率。同时,金属粘结剂喷射技术仍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打印工艺细节、粉末重复使用性等,需要长时间迭代才能稳定。
尽管如此,BJ技术在助力传统制造升级方面的业绩正在逐步显现,如在中国铸造行业的应用。整体而言,3D打印产业需要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敏感性,合理规划发展步伐,确保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实现与市场的同步增长。
六. 中国3D打印企业积极出海,欧美企业正挥出知识产权大棒!
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在全球舞台上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拓竹和漫格作为知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可能触及了国外公司的利益,从而引发国外同行针对性对抗。这是中国3D打印企业大规模出海背景下的标志性事件。
七. 3D打印行业的百万富翁在其他行业可能已成为千/亿万富翁
本文主要探讨了3D打印行业面临的资金不足、盈利能力差以及从业者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对比增材制造行业与其他传统行业的经营情况,揭示了3D打印行业尽管技术要求高、创新性强,但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导致从业者财富积累速度较慢的现象。
增材制造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从业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财富回报机会。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要理性看待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避免盲目乐观或过度炒作。
八. 3D打印纯铜: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的原理,潜在应用非常可观
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ECAM)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金属3D打印技术,可生产出高质量零件,具有优秀的特征分辨率和经济性,且可在高分辨率下实现可扩展大规模生产。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化学3D打印的原理,及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九. 纯铜间接3D打印技术的最新发展:从FDM、BJ到DLP
本文系统介绍了纯铜间接3D打印技术的最新发展,涵盖了从FDM、BJ到DLP等多种技术路径。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及优势,特别是间接3D打印在控制零件复杂度、表面质量方面的优势,并提到了国内企业如升华三维和君璟科技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案例和技术解析,文章展示了纯铜间接3D打印技术在传统制造升级、复杂结构制造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十. 纯铜3D打印2024最新技术进展:基于激光/电子束熔融和能量沉积
本文概述了纯铜直接3D打印在2024年的最新技术进展,聚焦于激光/电子束熔融和能量沉积两大技术方向。纯铜因高反射率导致打印困难,但近年来通过蓝光激光技术、电子束3D打印的新扫描方式等创新,实现了打印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特别是蓝光激光技术,在打印纯铜等高反射金属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而电子束3D打印则通过改进扫描策略解决了表面粗糙问题。这些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纯铜3D打印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拓展。
本文总结了2024年国内碳纤维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科技部将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同济大学团队成功应用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制造了国内首架全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验证机“同飞一号”。
此外,国内企业在碳纤维3D打印装备与材料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如Raise3D、远铸智能、一迈智能、协同高科、阿奈索和聚高增材等企业,通过创新技术不断拓宽3D打印在高性能工业零件制造中的应用边界。这些技术突破提升了产品性能,促进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十二. 3D打印高性能铝合金多企业最新发展概况2024,多样化特性解锁无限应用潜力
本文概述了中航迈特、苏州倍丰、宝航新材料、有研增材、EOS及Constellium等多家企业在3D打印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这些新型铝合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耐疲劳、高导热、耐腐蚀等多样化特性,满足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散热系统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严苛要求。
激光3D打印技术尤其是LPBF面临生产效率低、扩展性差等挑战,动态光束整形技术通过快速切换光束轮廓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优化了熔池稳定性,成为推动金属3D打印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