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正博士: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2025年4月26日
453
一. 新技术、新材料层出
技术创新:光束整形技术已实现产品化落地,极大提升打印速度。
材料创新:碳化硅、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精密打印方案在医疗植入体、航天耐高温部件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形成产业化应用。
二. 新产品百花齐放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部分3C科技企业已率先应用国产金属3D打印技术实现机构件的规模化制造。
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国产入门级设备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高端消费级机型则在打印精度、智能化控制及多色彩成型方面不断突破。
三. 新应用全域渗透
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钛合金发动机燃烧室、汽车悬架连杆。
医疗健康领域:骨科3D打印髋关节假体、增材数字化牙科解决方案。
消费品领域:3D打印鞋中底、3D打印服饰、3D打印金属饰品。
四. 新模式创新发展
智能决策:基于深度学习的拓扑优化算法等AI技术已深度融入制造全链条。
政策赋能:长三角、大湾区等先进制造集群率先发布增材制造专项扶持政策。
商业模式:“云端设计+分布式制造”的新业态催生按需制造订阅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式。
五. 新格局重心东移
格局重塑:国产振镜、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反应供应链本土化趋势,打破过去欧美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
地位主导:四家中国企业主导全球2500美元以下消费级增材设备市场,占据超70%全球出货量。
根据Wohlers Report 2025,2024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收入达到219亿美元,但该报告低估了中国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