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术被中国工程院纳入「全球工程前沿2024」
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4》报告在京发布。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两项增材制造技术被纳入其中。同时,其他多项关键前沿研究也与该技术相关。
在工程研究前沿的机械与运载工程部分,包含4D打印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
在工程开发前沿的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部分,包含金属多工艺一体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

4D打印是在3D打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增材制造技术,它赋予了产品可控的动态演变能力。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智能材料,在4D打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柔性电子、机器人开发以及空间科学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金属3D打印技术种类非常之多,而多工艺一体化增材制造的关键在于将多种增材制造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将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与激光能量沉积技术、冷喷涂等相结合,可以实现高性能复杂结构零部件的制造。这种多工艺集成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高复杂度零部件的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NASA使用L-PBF工艺打印的GRCop-42铜合金和 LP-DED打印的HR-1高温合金整体式部件
此外,在“多尺度复合材料能量吸收结构、连续陶瓷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智能材料设计、高性能多元合金材料的高效定制制备技术、生物工程器官”,这些研究前沿领域,增材制造技术也将发挥重大作用。









报告指出,2024全球工程前沿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工程前沿研究向极微观深入——芯片、生物医学、量子物理等科技前沿不断深入发展,引发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颠覆性变革。
二是工程前沿探索向极端条件迈进——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技术加速进步,抗灾、耐极温、耐腐蚀等材料性能为制造业发展和极端环境作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三是工程前沿开发向极精准拓展——全球卫星导航精确定位技术、机器人精准操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新空间。
四是工程前沿创新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多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应用互相促进,传统研究和新兴研究互相结合并扩散拓展,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辟新途径。
总的来说,3D打印技术参考认为,增材制造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技术创新,将对全球工程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