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D打印人才培养,国内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成立
增材制造产业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力度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增材制造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这些由国家主导的3D打印人才培养政策陆续出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反映出国家对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对我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体量及发展速度都将带来积极推动作用。尤其在现阶段,增材制造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使得增材制造高技能人员培养迫在眉睫。然而,在政策先行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政策、有效培养人才,却是相关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相关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时机。本文归属《3D打印人才专题文章二》。
政策虽先行,但人才培养既无经验可循,还面临窘境
我国存在3D打印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列窘境。虽然国家多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不完善,多学科协同创新及交叉学科科研课题匮乏,限制了增材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我国在增材制造原创性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有待提升;职业院校的课程培养方案也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切合工程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
另一个复杂的因素是,增材制造所涉及的工艺种类繁多,每种工艺所涉及的学科也是多种多样,职业院校的教师即便经过了培训,也难以掌握每种工艺,或只是对工艺有着粗浅的认识。这反映了当前3D打印人才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这进一步增加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当前也还未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对人才培训缺乏认识,培训体系不完整,人力资源竞争力不足。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此前并未充分建立起沟通桥梁,对于需求和培养目标,存在信息不对称。
头部企业当有社会责任感,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成立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环境日趋发展的产物,是全新的教育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增材制造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新增专业目录,实际上为产教融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对于如何做好增材制造技术方面的产教融合工作,职业院校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是关键。
在此背景下,2021年4月,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在西安发起成立。成员单位包括铂力特、西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深圳德科、上海云铸、江苏瑞莱克斯自动化以及DMGMORI共六家3D打印设备商和应用端企业,以及来自广东、山东、浙江、重庆等省市的50家职业院校。联盟欲共同谋划新时代下整合金属增材制造行业和院校优势资源,促进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加速金属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校企双方围绕金属增材制造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评价体系、学生培养、学生就业等话题,交流碰撞,充分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和桥梁作用,并初步计划在2021年开展如下工作:
为加速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与铂力特现场签订“增材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基地”协议。而铂力特表示也将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尽己所能,共促国家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建设,让金属增材制造走进千万家工厂。
3D打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学校,还要靠领军企业。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大会的成立,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未来会持续加速培养优秀的增材制造职业技能人才。作为该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铂力特发挥了应用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2020年,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与工程技术被纳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铂力特技术人员对教练员和参赛选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充分发挥企业在增材制造领域精湛的工艺水平,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
END
积极鼓励校企间建立有效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实现人才供需两侧充分对接与融合,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的成立,为职业教育与增材制造技术的产教融合打开了通道,奠定了基础。未来,更多的3D打印企业应当意识到在产教融合中,当尽的责任,为加速促进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1.铂力特助力全国技能大赛,推动3D打印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