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缺工!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供需现状、短板及发展政策战略研究 - 3D打印技术参考

最缺工!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供需现状、短板及发展政策战略研究

                   

2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赫然位列第90位,3D打印技术参考查询了去年其他几个季度数据,发现在第三季度位列第98位,而前两个季度则未出现在统计名单中。这意味着,当前3D打印行业的缺工问题正在凸显,这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无相关。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于2020年5月被人社部能力司拟定为新职业,跨出了从以往政策支持学校培养到职业认可的重要一步。从去年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行业内部人才短缺的问题相比以前更为突出。当前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从业人员的供需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人才短板,人才政策有没有得到保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增材制造》给出了答案。

最缺工!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供需现状、短板及发展政策战略研究

一.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从业人员供需现状

1. 从业人员分类

根据增材制造技术和行业需求的特殊性,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将增材制造从业人员分为技能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类,并对增材制造领域36 家重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统计,当前企业从业人员构成中,技能型人才占比 39%,科研型人才占比 43%,管理型人才占比 18%。

2. 供给能力分析

国内增材制造人才的培养主力是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规模较小,供给能力有限。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估计,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从业及科研人员规模约为 2万人,并呈逐年增加趋势。从从业人员现状来看,除有技术经验的中高级人才短缺之外,复合型、骨干型、工程型和管理型人才供给数量也明显不足。

最缺工!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供需现状、短板及发展政策战略研究

3. 行业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增材制造企业超过 500 家,人力资源咨询机构 WANTED Analytics发布的全球增材制造行业人员招聘与雇佣趋势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市场上对增材制造相关技能人员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发布的招聘广告数量增长18倍。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对国内增材制造领域 36 家重点企业从业人员规模进行了摸底统计。从企业性质来看,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从规模来看,从业人员规模在 100 人以上的企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人才引进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增速超过 20%。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对 36 家重点联系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

1)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是增材制造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占比达到68.6%,而女性占比为 31.4%。

2)从年龄结构来看,增材制造产业从业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 35 岁以下,占总人数的 72.9%,人员结构相对年轻化。随着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备力量逐步增加,这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

3)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为 50.7%,其中硕士占比 35.1%,博士及以上占比 3.2%,行业整体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另外,企业从业人员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达到 49.3%,这也凸显出职业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数年,增材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多,尤其是销售、工艺研究、材料开发以及工程应用和服务等方面专业人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经验丰富的专业销售人员需求旺盛。由于制造商采用开源平台的趋势,材料开发企业的增多加大了对具有材料开发能力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将需要更多的工程专业人员。从对人才岗位需求情况的统计结果中也可以发现,行业已经对增材制造的智能化趋势做出了反应,目前正在寻求更多的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尤其是具备云解决方案等专业知识的人才。

二.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从业人才短板分析

1. 人才数量不足

人才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预测,未来数年,增材制造领域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等方面人才数量短缺将达到 800 万人的规模。造成人才数量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各层次人才培养跟不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是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企业研发能力薄弱,不足以支撑长期自主的人才培养;三是受行业环境、企业管理、薪酬制度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普遍存在。

2. 培养能力较差

高校方面,学科建设不完善,多学科协同创新及交叉学科科研课题不足,这些都限制了增材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我国在增材制造原创性技术研发方面与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有待提升;职业院校方面,课程培养方案尚处于探索阶段,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切合工程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而且我国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暂不具备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能力;此外,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还未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对人才培训认识不够,培训体系不完整,人力资源竞争力不足。

3. 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增材制造管理人才主要依靠国内现有科研团队或企业自身培养,通过实际的增材制造产业链运作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等来持续提升管理经验和技能水平,逐步培养出符合增材制造行业特点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但是,现有的增材制造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渠道过于单一,这使得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基于传统思维方式去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服务,未基于增材制造思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去推动企业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服务,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我国增材制造管理人才发展出现断层,不利于后续我国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高品质发展。

4. 缺少权威认证

我国增材制造人才认证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认证方案不规范,培养考核标准不统一,相关认证市场认可度不高,未能形成增材制造行业标准化的技能水平测试和能力证明体系。缺少权威认证使得增材制造人才的培养缺乏指导,培养方向、目标、标准不明晰,人才的遴选、甄别、招聘、晋级缺乏客观指导标准和参考。破解“缺乏认证导致的人才短板”难题,亟需行业组织联合企业、高校资源,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增材制造领域不同层次紧缺技能人才的考核与认证,注重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评测,打造具有权威性、领先性、实践性的增材制造认证证书,加快推动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进程。

三.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政策概况

人才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资源,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人才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1.《“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6年12 月1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并提出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一是培养产业紧缺人才,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聚焦重点领域,依托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二是鼓励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落实国家对科研人员的各项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

2.《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

2017 年 11 月 3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提出要健全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才,扩大增材制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配套支撑的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师资队伍、专门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建成一批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海外高层次科技、经营人才的引入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形成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版)》

2017 年12 月 29 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3D 打印”被纳入《17-1834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17-1847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两大文件中,并于 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在教学内容上,修订后的课程更加与时俱进,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要求中,学生将学习了解3D 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新技术,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和创业能力。

4.《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 年修订版)》

2018 年 4 月 10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 年修订)》(以下简称《目录》),决定自 2018 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 2018 版技工院校专业目录。新目录涵盖 15 个专业大类、280 个专业,列举了 54 个专业方向,其中新增专业第一大类 —— 机械类已明确的专业就有“3D 打印技术应用”等新兴技术。《目录》更加全面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反映出国家对 3D 打印等新兴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2018 年 12 月 24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对新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意见的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05 加工制造类”新增“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为模具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目录的修订更好地体现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促进专业对接产业,有利于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新增“增材制造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2021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更新。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括融合教育、古文字学、量子信息科学、增材制造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等。其中,“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属于机械类,学时4年。最缺工!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人才供需现状、短板及发展政策战略研究

7.《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2021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同意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铜陵学院、蚌埠学院、文华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共七所高校设置“增材制造工程”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由于增材制造技术涉及软件、控制、材料、机械、光学等多学科门类,并不意味着专门的增材制造专业学生才可从事该行业。一直以来,国内已有大量高校从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熟知该技术的研究生。目前行业所缺少的,更多是技能人才。

END

增材制造产业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力度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这些由国家主导的3D打印人才培养政策陆续出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反映出国家对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对我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体量及发展速度都将带来积极推动作用。尤其在现阶段,增材制造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使得增材制造高技能人员培养迫在眉睫。在政策先行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政策、有效培养人才,却是相关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相关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时机。

欢迎转发

主编微信:2396747576;硕博千人交流QQ群:867355738;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2022 TCT亚洲展现已开放观众预约参观

2.一线教师谈3D打印人才培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探索实践

3.聚焦3D打印人才培养,国内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联盟成立

4.全国技能大赛新增增材制造项目,推动3D打印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