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涤尘教授获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提名 - 3D打印技术参考

李涤尘教授获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提名

                   

8月31日,中国工程院发布消息,2023年院士增选提名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审议,中国工程院党组审定,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

李涤尘教授获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提名

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赫然在列3D打印技术参考查询到,李涤尘教授团队攻克了利用3D打印构建个性化骨替代物的一系列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点,实现了骨替代物的精确个性化适配,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国际前沿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植入物制造中的应用
 
李涤尘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特种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总干事,《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ELSEVIER)、《中国机械工程》编委,《航空制造技术》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从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与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与临床应用等研究。
 

李涤尘教授获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提名

来自新材料在线
 
李涤尘教授主持与参加国家与企业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2项,973计划课题1项,04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结构/功能一体化精准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大型变截面定向晶高温叶片的精确制造与缺陷现成机理”。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首届“中国好设计”金奖,首届“创新争先”奖状(2017年)。
 
当前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与应用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与临床应用。主要研究增材制造工艺新方法,包括金属、聚合物、陶瓷和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研究其在涡轮叶片、电磁波吸收、复杂构件制造和移动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定制化人体植入物和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化设计、制造工艺方法,研究细胞3D打印工艺,与医生合作开展医疗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显示,李涤尘教授现为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增材制造团队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自1993年开始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多种增材制造工艺和装备,建立了以快速制造系统为特色工程应用的研究队伍,产生了以卢秉恒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增材制造”教育部创新团队。
 

李涤尘教授获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提名

来自西安交大教育与发展研究院

研究团队依托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基础研究,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等方面取得进展,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在2000年成立“教育部快速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市场经营主体为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场经营主体为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支撑产品快速开发的快速制造系统,研制、生产和销售16个型号的激光快速成型设备、快速模具设备及三维检测设备。同时开展快速原型制作、快速模具制造以及逆向工程服务。产品在全国各院校、汽车、电器等企业销售应用十多年,客户近万家。近年协助政府和企业在多个地区成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推广基地、快速成形制造服务制造中心。通过企业化运作,目前在全国已建立创新服务平台20多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近10家,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新产品创新创意设计及快速制造服务。

 
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设备用户遍布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模具、电子电器、造船等行业。此外,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相关设备销售到印度、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成形设备制造单位。2016年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在西安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中心联合国内主要科研与产业化优势单位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孵化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在增材制造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在增材制造领域获得发明专利400余项。
欢迎转发

主编微信:2396747576(请注明身份);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西交大卢院士、方学伟团队:钛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2.首个国产电子束3D打印机制造的钛合金髋臼杯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TCT特邀上交大生物3D打印实验室,洞察再生医学发展的关键点

4.先临三维精度实验室获权威认证,为研发生产制造提供可靠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