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 - 3D打印技术参考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

                   

DED增材制造的零部件性能与其微观组织结构关联密切,主要受材料性能、打印参数、系统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打印过程中某一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发生了变化,都有可能会导致零部件内部产生气孔、裂纹、成分偏析等问题,进而影响零部件性能。同时由于工艺的特殊性,肉眼无法实现对打印过程的观测和监控,用户亟需一套系统来帮助实时监测各项数据指标,以确保打印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
 

目前,国内DED送丝打印监控软件大多还停留在对设备单一状态的监控上,打印过程的数据采集也不充分,反馈机制上更不如人意,面对大量的数据也缺乏分析能力。为帮助用户实现对打印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监控,还原追溯打印过程找出缺陷点,优化打印工艺,融速科技正式推出自研DED全流程工艺监控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全面升级的AMsense 智能监测软硬件系统,以及升级版AMtwin™ 2.0工艺监控软件构成,集设备系统监测、熔池在线监测、工艺监控、可视化数据及孪生显示、多工艺操控、人机交互、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做到了过程全方位可控、质量可控,全程可追溯,操作设计上更人性化,兼容性更强,让用户操作更加灵活省心

01
AMsense
工艺监控系统的“最强大脑”

AMsense是融速科技专为自动化增材生产和研究领域开发的智能监测反馈系统。该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增材工艺监测和反馈控制功能,实现现有增材设备的智能化以提升增材打印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AMsense智能监测软硬件系统

  • 熔池摄像头监测支持高清捕捉
搭载自研AMlens高动态熔池摄像头便可时刻观测熔池状态,使用高分辨率热成像监控,热量可视化。
  • 温度精密控制 监控每一层温度
AMsense 配备高精密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可实现增材过程中对工件高温区域的自主测量,全自动温控启停。
  • 干伸长及层高的自动补偿
配备高度传感器,配合自研高精度干伸长及层高补偿算法,保持打印全程稳定一致。
02
AMtwin
打印过程全方位监控与管理

AMtwin™是融速科技自研的一款集成化工艺监控平台,可以实时监测产品工艺各项指标数据,以确保对打印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在2023年增材展会等活动现场,AMtwin™ 1.0常常引起电弧增材从业者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目前随着AMtwin™ 2.0软件系统的新版本升级,AMtwin™与AMsense实现了全面链接,更多维度得以实时在AMtwin™上呈现,实现工艺参数的实时可视化和动态控制。AMsense与AMtwin™的完美结合,无疑为DED送丝工艺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工具。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AMtwin™多维度实时监测打印过程

  • 全面的视图功能,数据可视再优化

AMtwin™ 2.0监控主界面主要由视图功能栏、仪表盘、实时监控信息栏、3D域、电流电压监测面板、Dock功能栏几个部分组成,打印进度、打印状态、打印参数一目了然,可视化显示确保打印稳定性、一致性,提升打印质量。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AMtwin™ 2.0监控主界面

  • 六大优势赋能,全方位助力DED工艺监控管理
  1. 多维度监测打印全过程, 实时掌握质量和进度

  2. 数字孪生技术直观再现整个打印动态

  3. 更完整录像与数据, 确保打印过程可全面追溯

  4. 更友好交互与开放接口, 人机协作更高效

  5. 一键智能导出多格式数据, 满足各类分析需求

  6. 智能识别与快速风险响应, 持续优化打印质量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
数字孪生技术动态展现打印过程
  • 适配性高,兼容更多增材设备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融速科技激光送丝增材设备

目前,融速科技推出的电弧增材平台AMmake S2系列、电弧增材平台AMmake T1、激光送丝平台Laser One等设备已全部搭载了AMtwin™ 2.0系统。同时,AMtwin™ 2.0工艺监控系统接口开放,可适配用户使用的其他型号设备,帮助用户提升打印效率、优化打印质量。

可采集、可分析!国产DED金属3D打印工艺监控迈出一大步!融速科技电弧增材设备

融速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DED送丝增材制造商,具备产品研发、打印服务、软件研发三位一体能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增材软件解决方案。此次工艺监控的全面升级,实现了对DED送丝增材过程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为DED增材制造的工艺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提供保障,为国内DED增材技术发展保驾护航。

注:本文内容由3D打印技术参考整理编辑,转载请点击转载须知
 
欢迎转发

主编微信:2396747576(请注明身份);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国内电弧增材制造技术正在爆发,或在复制SLM技术的成功之路

2.电化学3D打印纯铜CPU热交换器,为AI芯片散热带来新机会

3.视频:ORNL使用3组机器人,电弧3D打印大尺寸金属零件

4.62页成果下载:ASTM发布由NASA支持的增材制造现场监控技术战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