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三大市场法则,深刻揭示市场内在脉动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从业11年的行业专家Pawel Slusarczyk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增材制造领域的曲折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市场的内在脉动。作者基于这段宝贵经历,提炼出3D打印市场的三大核心规律,并辅以详尽的证据与深入的剖析。
增材制造市场法则#1:身份界定与市场局限
一旦企业被贴上了“3D打印公司”的标签,其市场成功便几乎被限定在了AM领域内,难以跨越至其他行业实现重大突破。市场对这类企业的期待明确而单一:它们要么生产或销售3D打印机、材料,要么提供打印服务,或是涉足与3D打印紧密相关的活动,如模型设计、打印准备、软件开发、培训等。试图转型为常规用户或跨界拓展,往往面临重重困难,甚至以失败告终。这一法则深刻揭示了市场对企业身份的认知刚性及其带来的发展局限。
增材制造市场法则#2:规模与利润的相对性
相较于传统制造领域的巨头,3D打印行业的成功企业普遍展现出更小的规模与更低的利润率。这源于3D打印技术的本质属性——它最初是为快速、低成本地制造单一原型而设计的,尽管后来逐步延伸至小批量最终部件的生产,但至今仍未能全面替代高效、大批量的传统制造方法。因此,3D打印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更倾向于补充而非替代,这直接限制了其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的空间。
来自RPS立刻制造
增材制造市场法则#3:市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非同步性
3D打印市场的整体价值增长,并不必然伴随着市场中每一家3D打印公司价值的同步提升。由于行业内公司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在特定时期内实现盈利增长,而大多数则可能徘徊于盈亏平衡线甚至亏损状态。这种非同步性使得市场价值的增长并不直接等同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投资者需保持清醒认识,避免盲目乐观。
2024.08.29日开盘前
法则一解析:企业身份一旦确立,便难以轻易改变。如Materialise在时尚领域的尝试虽具创意,却始终未能摆脱“3D打印公司”的标签;GREENFILL3D虽尝试进入广告架领域,但市场仍视其为3D打印服务的提供者。这些案例均表明,跨界转型的难度与风险不容忽视。
法则二解析: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快速、灵活与个性化,但其在精度、质量与大规模生产方面的劣势同样显著。这决定了其更适合于特定场景下的应用,而非全面替代传统制造方法。因此,3D打印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与规模扩张均受到一定限制。
法则三解析:市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非同步性源于行业竞争的激烈与不确定性。新兴企业的不断涌现与老牌企业的兴衰更替构成了市场的常态。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面对上述市场规律,3D打印企业需保持清醒认识与合理预期。在业务布局上,应将3D打印技术作为产品与服务的一部分,与其他制造技术形成互补优势;在发展战略上,应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与跨界转型,而应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同时,政府、行业协会等也应加强对3D打印产业的支持与引导,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的日益成熟,3D打印作为一项前沿制造技术仍将保持其活力与潜力,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主编微信:2396747576(请注明身份);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金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同机3D打印!Markforged革新增材制造工业生产力
2.凯奔三维:已助力超600家工业制造企业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