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创!多材料金属3D打印部件现已投入实际使用-3D打印技术参考    

世界首创!多材料金属3D打印部件现已投入实际使用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开展LPBF多材料金属3D打印研究的弗劳恩霍夫铸造、复合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GCV),现已孵化出一家名为Fidentis的公司进行商业化应用。近日,该公司宣布其推出的首个LPBF多材料金属3D打印产品——由钴铬合金和金两种材料一体化制造的可摘除义齿已投入使用。这对于多材料金属增材制造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Fidentis采用的多材料金属3D打印工艺形式,区别于常见的粉筒送粉,而是将集成有专用粉末喷嘴、粉末吸收装置和部件安装触手的ABB工业机械臂搭载到AMCM 290设备上。在打印过程中,仅在需要的位置,施加第二种材料,打印完成之后,小范围内的将混合材料吸走。这一整体控制概念,由Fraunhofer IGCV与AMCM联合开发。

3D打印技术参考在2023就已报道过该技术,但让笔者意外的是,这一概念竟然真正的实现了商业化。这与口腔修复、德国本地情况不无相关。

笔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套筒冠义齿是牙科修复的手段之一。相关知识指出,套筒冠义齿是由两层紧密嵌合的冠组成,内冠是一个金属全冠,牢固地粘固在预先制备好的天然牙根或种植体上;外冠可套在内冠之上,其内壁形态与内冠的圆锥形外表面完全吻合,两者通过精密的摩擦力紧密地嵌套在一起,但可以摘出进行维护(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修复方案的选择都必须由专业口腔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但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内外冠能否在使用时紧密贴合,在取出时也不费力。

套筒冠义齿修复的结构展示

资料指出,若内外冠单纯用非贵金属替代,长时间可能会导致内外冠“锁死”,难以取下。而外冠内壁使用纯金则是一种非常经典且高端的工艺。纯金非常柔软,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可更好的地贴合内冠。

通体的纯金牙冠过于昂贵,而另一种则是“贵金属摩擦面+非贵金属承载体”的一体化方案。Fidentis指出,这种方案可以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成本显著降低。但德国真正掌握高端牙科修复体(此处非指一般牙冠)制作技艺的技师只有几千人,而且培养周期漫长、考试门槛高,新生代愿意投身其中者寥寥。多材料金属3D打印,似乎是对德国这样致力于高端制造的国家的有效选择。

Fraunhofer IGCV基于机械臂的多材料金属3D打印从一开始就可能瞄准了这一应用。在多材料的3D打印过程中,Fraunhofer IGCV也进行了多种铺粉形式的研究,但多材料3D打印的最大问题就是粉末混合会造成极大的浪费。3D打印技术参考也曾报道过几种多材料的铺粉方式,在SLM系统中采用机械臂进行粉末沉积是该领域研究的典型形式。基于该设备,Fraunhofer IGCV成功制造了18k金和CoCrMo两种材料组合的牙冠。

在SLM制造完成后,使用零点夹紧系统对零件进行铣削。这确保了双冠的理想贴合度。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产生的滑动特性能够在患者口中保持很长时间。Fidentis指出,多材料解决方案可以以20倍的速度生产牙冠,削减60%的生产成本,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贵金属使用。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项技术目前仅在特定机构应用,目前并未在国内看到相关案例。本文也仅作技术交流,与应用场景拆解,不代表任何商业推广立场。这项成果对于多材料金属增材制造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长期发展如何也需更多观察。#增材制造 #3D打印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