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 3D打印技术参考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纪录片《超级装备》在长达数年的创作过程中,曾走访多位装备领域的资深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籍此片在哔哩哔哩上线之际,节目组特别推出人物专访系列片。本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卢秉恒,与节目总导演韩晶的对话录,转自公众号纪录片超级装备

韩晶:

卢老师您好!两次见面,您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您就像一位永不知疲倦的顽强的斗士,充满了激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3D打印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把自己的下半辈子跟3D打印技术捆绑在一起的?

卢秉恒:

1992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当时去参观了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公司,看到他们开发新车的时候,是用3D打印技术做的样车。看了之后,我就对3D 打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产品的开发,做第一件是非常难的,但是用3D打印技术就能做得很快。

1993年回国以后,西安一个军工厂也接触到了3D打印技术,想上这项技术,通过一个朋友找到我,打听关于这项技术。当时他们已经谈好要采购一台国外的3D打印设备,但后来因为经济情况发生变化,资金不够了,就没有采购成。我当时就想,既然国内对3D打印技术那么感兴趣,生产上那么需要,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开发呢?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第一次跟3D打印技术初遇,回国后又看到我们工业上有这种需求,所以就促使您去做这件事情了。但是我好奇的是,1993年您应该也快50岁了吧?那个年龄再要去做一件完全崭新的事情,甚至这个事情在国内还没有人做过,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卢秉恒:

当时我的一些同事也劝我,说你要开发一项新技术,需要很多资金,你没有钱怎么办?我觉得钱是人找来的,只要社会有这种需求,肯定是可以找到钱去做这项技术开发的。我当时利用自己做科研还剩的一、二十万经费,就开始着手做了。

1994年,我参加北京的一个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会,当时我是副教授,本来也没安排我发言。后来安排了自由发言,我就跳上去做了一段发言,把3D打印技术向大家介绍了一下。科技部的一位领导很感兴趣,他让我马上写一份建议书。我当场就写了一份建议书,因为时间仓促,只写了四、五页纸。半个月以后,我接到一个通知,说科技部准备派人到我这里来考察这项技术。

我于是加班加点做出来一台样机,虽然很简陋,但是把原理给展现了,而且软件、硬件的模型基本上也都有了。来考察的领导看了以后很高兴,就跟我们西安交大签了一个支持的协议,后来,我就拿到了250万资金。

七、八年之后,我确实把这项技术做到了工业应用,曾来考察的那位领导又见到我,说当时他跟我一握手,发现我手上有老茧,啊呀,这个项目就给这个人了,因为这个人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确在这之前,我在工厂里干了11年,车铣铇磨全部都做过,当工人也当了5年半,才留下的老茧。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可能他从另一个角度,觉得您是一位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从1993年到现在,3D打印已经变成一个耳熟能详的字眼了,而其中,金属3D打印和生物3D打印是比较重要的两块。您领导的团队最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于生物3D打印,包括首例人工椎骨的成功打印以及被成功植入到人体。您能不能概述一下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前景?

卢秉恒:

首先,3D打印技术是一门完全数字化的制造技术,它可以利用数字控制,控制到材料的每一个点,所以能够做得非常灵活。我们医学上,尤其是人体的一些器官都是个性化的,形状也都是很特别的,唯有3D打印能很快地做出来。所以3D打印技术应用于生物医疗方面,就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骨科手术中,我们可以个性化地修配因为交通事故、因为手术治疗而取掉的一些骨头。我们可以做人工的内置物,而且做得非常精确。像我们做的人工的下颌骨置换术,个个都非常成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进一步,就可以用它来研究治疗癌症。在科研上最热的,怎么来制造活性的器官,包括人工的皮肤、人工的角膜、心脏的瓣膜,以及人工肝、人工肾、人工心脏,这些前景都是非常远大的。

当然,路也还是很长,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人体的一些影响。我们不能光看正面的,还要考虑有没有负面的影响,所以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取得大量的数据。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打印活体的器官,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人的某一个脏器得了癌症,我通过3D打印来造出一个新的脏器,把病变的脏器替换掉就可以了?

卢秉恒:

对,完全是可能的。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这让我联想到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有《从0到1》的作者,他们都对人类的延长寿命充满信心,甚至他们预言说,“长生不老”可以在本世纪实现。对于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如果说当生物3D打印技术跟其它的一些先进医疗手段相结合,人类对疾病和衰老的克服,是不是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呢?

卢秉恒:

人体的衰老的延缓,以及人有没有可能实现很长的寿命,这个主要还有待于基因科学的研究。人因为在生活中的各种遭遇,有的是局部的病变,有的是创伤,我们的一些器官可能会遭受损伤。这个时候,3D打印就为“再生医学”开辟了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一些活体的器官,这与基因科学的研究,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是让各个器官都能健康地活着,万一有什么问题,我再重新修补一个。所以这么一来,不仅能使得寿命延长,而且能够使各个器官能够健康地工作着,处于一个健康的生存状态。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前景非常令人着迷。很多好莱坞电影里也出现过比方说未来的一些“生化人”或者说“合成人”,他们也被称为“加强人”。就是把人体原生的一部分器官,跟通过3D打印也好、其它手段也好,制造出来的更有力量的一些器官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变得更强悍。我上次采访时是哪位老师说的,他说霍金如果活在未来的话,其实只需要他的大脑是他自己的,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是可以替换的。您觉得如果要实现这一步,大概需要多久?

卢秉恒:

我想,局部的器官再造,应该在10到20年内可以实现突破,而且能够应用。但是,能否和原来的大脑整合起来,可能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如果让一个肝脏、一个心脏保持活动,是一回事,让它能够受更复杂的一些控制,受大脑的控制,受情绪的控制,可能还要更深入的研究。

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寿命主要是靠情绪影响的,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高级的生理过程。而现在我们研究的再生器官,还是一个低层次的生物过程。怎么和人的大脑真正地更好地合作,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它会不会还有伦理学的一些问题,这可能也需要人类进行深入考虑。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3D打印技术,这些年来也不断推动了材料的变革,就拿人工植入的骨骼来说,我们一开始用的是钛合金,但是现在我知道用的是PEEK材料,也就是聚醚醚酮。您是怎么看待3D打印与材料变革的?

卢秉恒:

材料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3D打印工艺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以前用钛合金,是因为生物相容性好,不会引起副作用。但是,在替代某些器官中,就会发现问题。例如我们的牙齿用钛合金做,让人看着总是个假牙,不太美观,心理上就会受到一种压力。

还有,例如我们的头盖骨,如果受伤了,用钛合金把它修补起来,但是,钛合金的导热性能不一样,因为金属导热很快,而这个又靠近头皮,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这么一来,他老是感到头皮这儿凉飕飕的,这肯定不是一个舒服的感觉。

而像PEEK材料(聚醚醚酮),就没有这个问题。它的导热性能和我们人体本来的骨骼相差不多,强度又非常好,当然比金属还是差一点,但是对于我们人体的一些骨骼的替代,是完全可以的。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4D打印,如果3D是一个空间概念,那么4D是不是空间在加上一个时间维度呢?

卢秉恒:

4D打印本质上,是用一种智能材料来进行3D打印。智能材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它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温度的变化,它就引起变化;或者磁场发生了变化,它也会引起变化。这有什么好处呢?

一个是我们一些机械的零件。我可能一个容器先做好了,但是我里面还要安装复杂的管道,但因为容器的口很小,我装不进去,怎么办呢?我就用4D打印,先打印出一根线材,这就很容易放进去了。然后改变它的温度,或者用电磁场进行诱导,诱导这根线材变成我们设计的那种弯弯曲曲的形状。这么一来,就把一个不容易装进去的复杂的大东西,变成一个小的东西装进去,然后再进行变形,然后恢复它的功能。

同时,有了4D打印,我们可能在打印设备上也可以简化。我把它打印成一根直线,打印成一个平面,二维的东西,然后通过环境的变化,把它变成一个三维的形状,这就是4D打印的优势。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韩晶:

第一次在西安交大采访您的时候,您给我分享了您的太空3D打印之梦。那么今天,能不能给更多的观众也分享一下?

卢秉恒:

我们把空间站建在太空,或者我们到其它星球上去做一些工作,所需要的设备、零件就会有磨损、有损坏,我们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从地球上打印好,发射到太空,这样发射的成本就会很高。那我不如把一个3D打印的设备发射到空间站,空间站有需求,我就直接打印一个零件出来,及时更换上去。这样一来,代价就小得多。

太空3D打印有很多困难,但是,太空打印也有很多优势。太空没有重力,我们在地球上要制造一个好比10米长的东西,我们机器的工作台可能要超过10米才行。制造大东西就需要大的装备,费用会很高。但是在太空中,我就可以用一个小的设备打印出大的东西。因为太空没有重力,打印出来的零件就不会变形,也不需要支撑,这就带来了很多方便。

我可以用3D打印技术建造空间的太阳能电站,因为在空间,太阳能是非常纯净的,没有地球上空气的遮挡,所以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效率,能比地球上高出5倍以上,这当然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在太空中,用3D打印的办法打印出一个巨型的太阳能电站,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能量。

这么一来,我在太空就可以有很廉价的能量,去制造很大的东西;这么一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地球上的一些制造活动,都搬到太空中去了呢?这么一来,太空的空间、太空的能量我都可以利用了,我仅仅发射一些粉末材料或者素材到太空,然后我可能就会有高速的列车或者大飞机。我在太空将这些东西打印好之后,就缓慢地降落在地上,供我们地上的人使用。

这样,我们就大大节约了在地球上制造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节约了很大的空间。节约下来的空间,我们可以建高档的住宅,来进行绿化,改变我们的生态。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愿意为了这个梦想,带领年轻人一起去做这个工作!

韩晶:

这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梦想,希望梦想能够早日实现!非常感谢!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超级装备》第二季(共五集),聚焦中国能源、医疗、基建、交通、救援五大领域最前沿的18个尖端装备,展现几代装备人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反映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征途中取得的非凡进步。

 

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协助拍摄。

人物专访 | 卢秉恒:在太空建一座3D打印工厂
欢迎转发

主编微信:2396747576;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NASA纯干货分享:采用3D打印研制火箭发动机的失败教训与经验总结(重新认识构建过程)

2.重磅分享(二):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产线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要求

3.全球知名工业级3D打印企业2022财年收入及最新市值汇总

4.执着于高精度 | 先临天远发布“小个头”计量级手持三维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