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企业采用电化学3D打印开发纯铜人工智能系统热管理解决方案
3D打印技术参考于近日注意到, 的领先企业Fabric8Labs已与AEWIN Technologies合作,共同开发边缘人工智能 (Edge AI) 系统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此次合作将利用Fabric8Labs的电化学增材制造 (ECAM) 技术,为高密度计算应用创建3D冷却结构。AEWIN计划在其下一代网络平台中应用这项技术。
AEWIN Technologies,即其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中国台北,是一家专业设计和制造嵌入式计算机的公司。
电化学3D打印可实现高分辨率定制设计
3D打印技术参考此前曾详细介绍技术的工作原理,它是一种室温金属3D打印技术,无需热处理即可生产复杂、致密的金属部件。该技术能够制造具有微米级特征、复杂内部特征、高纯度材料的零件,同时具有快速可扩展、支持大规模制造的特点。Fabric8Labs正致力于通过提供取代传统制造的先进制造服务来拓宽金属增材制造的市场。笔者查询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均有团队从事该技术的开发。
ECAM工艺能够生产高分辨率纯铜组件,从而解决先进计算领域的热挑战。据两家公司称,ECAM生产的3D微网格锅炉板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热性能提升超过1.3°C/100W。这些结构使表面积增加了900%以上,形成了毛细管网络,从而改善了冷却液的循环。
电化学3D打印的针翅散热器
Fabric8Labs产品与应用副总裁Ian Winfield表示:“我们与AEWIN的合作代表着我们朝着热管理的未来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很高兴能够支持AEWIN,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满足先进AI加速器日益增长的功率需求。”
AEWIN的全新冷却解决方案将兼容PFAS和不含PFAS的冷却剂,从而为不同的冷却方法提供灵活性。据报道,ECAM技术的集成可使电源使用效率 (PUE) 评级低于1.02。这一改进可满足AI工作负载日益增长的电力和冷却需求。
Fabric8Labs为Asetek游戏硬件3D打印AI优化的冷板
具有亚微米分辨率的纯铜微结构的制造确实有许多应用场景,例如5G通信和高灵敏度检测器件。这些结构的微小和复杂特征可以提高高频操作期间的器件性能,而制造纯铜微结构却具有挑战。3D打印技术参考查询到,长春理工大学团队借助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了微尺度纯铜结构并研究了相关性能,并指出,该技术可用于制造纯铜微芯片桥、微天线、微传感器等无需掩模和支撑材料的小型结构,但该技术仍然存在沉积速率低且容易出现探针堵塞的问题。
AEWIN Technologies先进技术开发部总监刘博士表示:“数据和边缘AI复杂性的指数级增长需要最先进的本地计算。通过我们先进的系统级设计,我们能够利用Fabric8Labs的ECAM技术来优化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率、高功耗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AFabric8Labs总部位于圣地亚哥,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电子、医疗设备和半导体应用的增材制造。AEWIN Technologies目前隶属于佳世达商业集团 ,在网络平台和工业服务器领域拥有20多年的经验。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