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布3D打印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应用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近期中国航天相关单位公布了我国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涉及使用3D打印技术加快火箭发动机研发进程,以及使用该技术取得的其他综合效益。
航天装备大型构件金属3D打印效率和精度兼备
获中国技协2024年创新成果特等奖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点击查看来源)于日前发文公布,火箭院金属3D打印技术研究成果从1159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技协2024年创新成果特等奖。
1.表面光滑少加工
该技术通过调整粉末特性,优化激光和粉末的配合方式,再加上特殊的后处理工艺,让打印出来的构件表面精度达到毫米级,大部分地方不用打磨就能直接用,节省了60%的后期加工量。
2.复杂结构轻松造
普通3D打印技术打印复杂形状的构件要搭很多支撑。而火箭院的这项新技术开发了智能平台,能自动规划最佳打印方向和路径,不需要支撑结构也能打印出带悬空、曲面等复杂结构的构件,还能实时模拟打印过程,确保万无一失。
3.大型构件小变形
3D打印大件时,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变形。火箭院的这项新技术突破了大型构件应力分布及变形高效精准预测难题,能精准调控打印过程应力分布,高效抑制变形,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
3D打印技术助力我国新型火箭发动机快速研制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5月13日报道(点击查看来源),不到一年,两款新型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分别为9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两者的研发过程均使用3D打印技术。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指出,在制造工艺上,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在缩短研制周期与复杂结构制造上的优势,主要组合件中均有3D打印工艺的零件;在试验能力上,编制试验数据快速分析工具群,做到试验结束半小时内完成所有必要数据分析,极大提升了分析精度和试验效率。
从这些进展可以看出,金属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常规制造手段。同时,国家队也在不断克服这项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3D打印技术在快速制造、轻量化制造、复杂结构集成化制造方面的优势,进而开发出更为先进的产品,助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