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3D打印出海破局:从中国智造到全球制造-3D打印技术参考    

工业3D打印出海破局:从中国智造到全球制造

                   

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如何在挪威的油气钻井平台上打印出急需的阀门手轮?这个故事正从全球各地的智能工厂里频频传来。

2025年末,挪威油气钻井平台上一台关键设备的手轮突然损坏。在传统模式下,替换需要12个月的采购周期。但这次,工程师通过数字平台下单,仅在几天后,一个利用HP Multi Jet Fusion系统打印的PA12材料手轮就由本地服务商制造完成。

这背后,是工业3D打印企业的全球化制造网络在支撑。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三帝科技的3D打印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发往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韩国等国。这家深耕工业级3D打印领域数十载的企业,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海外市场从几乎零到占公司营收15% 的突破。

正如摩方精密联合创始人夏春光所言:“零件越精密,用传统方式研发和制作的成本就越高。”这正是中国工业3D打印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不仅输出产品,更输出一种全新的制造范式。

01 行业征途: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化”

全球3D打印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100亿美元,2025-2030年期间复合增长率超过36%。

区域市场格局鲜明:北美占全球支出的41.68%,而亚太地区预计以26.47% 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

在这一波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工业3D打印企业呈现出独特的出海路径。

摩方精密的出海经历颇具传奇色彩。2019年,摩方精密在美国一场工业展会上展出了打印精度高达2微米的增材制造设备,引发围观。

图:摩方精密制造的精密样件(来源:网络资料)

一位外国友人看到打印样件,单膝跪在地上,近距离仔细端详了很久。精度上的突破让摩方精密一举打开了发达国家市场。

仅3年时间,摩方精密就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出海4年,产品远销35个国家,海外销售额占比达50%。

三帝科技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通过掌握SLS(选择性激光烧结)、SLM(选择性激光熔化)、3DP(砂型打印)、BJ(粘结剂喷射) 四项工业级3D打印技术,出口设备的同时,三帝科技精准锁定了数字化牙科需求旺盛且对性价比敏感的欧亚市场。

其海外营收在一年内从几乎为零飙升至15%,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02 路径探索:三条出海航道,四种全球打法

中国工业3D打印企业的出海路径,大致可归纳为三条各具特色的航道,而三帝科技的成功则展示了一种混合模式的有效性。

第一条是“技术征服型”。

摩方精密靠自主研发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实现了2微米的高精度细节打印,将公差尺寸控制在+-10微米范围。这一技术突破让摩方精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成功提供高精度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

技术创新成为他们撬动全球市场的支点。

图:摩方精密设备研发生产图(来源:摩方精密官网)

第二条是“成本颠覆型”。

智能派通过供应链整合,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采购到了适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显示屏幕。2019年,他们推出的“Mars”系列是市场第一台300美元档位中兼具2K打印精度的设备。

而当时国内品牌平均定价在500美元左右,海外品牌更是高达千元美元以上。

图:ELEGOO DLP光固化3D打印机MARS 4 DLP(来源:ELEGOO官网)

第三条是“生态网络型”。

一些企业效仿HP打造“增材制造网络”的模式,通过构建全球化的制造与服务网络,实现本地化生产与快速响应。Korall Engineering与HP等合作伙伴一起,实现了在油气行业几天内完成备件本地化打印交付的能力。

第四条是“技术+并购混合型”。

三帝科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技术与并购相结合的道路。2025年,三帝科技并购了专注于高端定制化义齿的深圳市双龙齿研科技有限公司。此举不仅让三帝科技获得了双龙齿研已建立的覆盖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熟渠道,还一举承接了其所有的国际认证和客户资源,实现了出海进程的跨越式发展。

图:钛合金牙桥(来源:深圳双龙齿研)

03 破解困局:出海路上的挑战与应对

工业3D打印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贸易壁垒是首要难题。

在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中国工业级3D打印机企业面临出口成本激增、供应链重构与市场准入受限等多重挑战。

认证瓶颈同样不容忽视。

“涡轮喷嘴或增压阀等飞行硬件必须符合严格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测试,”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指出,“当前规则手册是为减材加工编写的;因此,增材零件经历冗余样品测试,延长进度表多达18个月。”

在这方面,三帝科技通过并购双龙齿研获得了欧盟CE、美国FDA及中国二类医疗器械认证,为产品畅行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知识产权风险如影随形。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3D打印企业面临复杂的知识产权环境,尤其是在欧美成熟市场。

面对这些挑战,成功出海的企业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

供应链布局本地化是应对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研究报告建议,中国企业可通过“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制造单元”的分布式布局模式,优化全球产能配置。

三帝科技在生产环节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一致性。此外,公司与多家国际优质物流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为每一笔订单定制安全高效的运输方案,全面保障全球设备输出的时效与完好率。

技术标准国际化是突破认证瓶颈的关键。摩方精度的创新能力,获得了全球光电科技行业权威奖“棱镜奖”的认可。2021年3月,摩方精密击败两家知名美国上市企业,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奖项的公司。

市场多元化是分散风险的战略选择。智能派欧美用户占比92%,但同时也将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

三帝科技则精准切入土耳其、西班牙等高增长市场。以土耳其为例,其牙科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达50亿美元,牙科旅游贡献了70%的份额,其中3D打印义齿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达55%,市场机遇巨大。

04 未来战略: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

随着全球3D打印市场不断成熟,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也在升级换代。

供应链策略正从单纯出口转向全球产能布局。

“区域化生产网络”和“技术本地化策略”成为应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在东南亚、中东欧、拉美等新兴经济体进行战略布局。

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金属2微米的高精度细节打印,并将公差尺寸分别控制在+-10微米、+-25微米范围。

三帝科技的部分早期设备已持续稳定运行超过20年,这为它赢得了极高的市场信任度。其掌握的4项核心3D打印技术,能提供多元制造需求所需的成熟技术保障。

市场拓展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延伸。

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3D打印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商业模式也从单一设备销售向多元化演进。

一些企业开始提供“按小时打印”的订阅服务,将维护、校准和粉末补充整合到单一发票中。这种混合方法模糊了硬件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平滑了宏观经济周期中的收入流。

05 未来展望:从“制造出海”到“生态出海”

工业3D打印出海的下一个阶段,将是从产品输出到全球数字化制造生态构建的转变。

数字化供应链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

Korall Engineering的做法预示了这一趋势——他们识别关键组件,建模模块化系统,并自动化推导变体。这些数据集然后通过Korall自己的Oktopus平台提供给经过认证的制造合作伙伴。

服务化转型成为价值增长点。

从2025年到2030年,3D打印服务市场预计以25.21% 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越硬件市场。Stratasys Direct Manufacturing、Materialise和Protolabs等合同制造商利用多站点网络分配负载,允许客户在十天内进行原型制作并接收符合ISO-13485生产标准的零件。

全球协同网络将是终极形态。

HP正在通过其“增材制造网络”项目连接零件需求与合作伙伴网络。类似地,Korall与HP、Assembrix和Sparely合作,实施了一系列安全远程打印作业。

在珠海一家智能工厂里,数十台工业级颗粒3D打印机正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它们根据来自欧洲、北美客户的订单,打印着不同规格的汽车部件和消费品。

车间的电子屏幕上,全球生产状态图实时闪烁,标记着分布在各大洲的制造节点。

与此同时,三帝科技的发货单上,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韩国的订单持续增加,见证着中国工业3D打印从技术追赶到全球引领的转变。

三帝科技创始人宗贵升认为,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布局,我们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他的眼中,正映照着中国工业3D打印出海的新篇章——那不仅是产品的流动,更是制造范式、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全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