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3D打印企业正在破局
2月1日,美国白宫表示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3D打印机类型中,消费级设备占出口总量的99.5%,占出口总值的81.1%。中国是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的最大生产国,以桌面型FDM(熔融沉积成型)设备为代表的低端产品近几年对美出口市场较大。3D打印技术参考查询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3D打印机分别为134万台和138万台,分别占出口总量的32%和36%。
毫无疑问,美国此次加征关税行为,将对中国消费级3D打印设备出口带来直接影响,中国3D打印企业又在如何破局呢?
海外设厂转移产能或成趋势
分析指出,在上述出口设备中,价格低于1000美元的产品占比超过70%,但利润率不足10%。加征10%关税后,终端售价的上涨将直接削弱价格竞争力。
为规避关税,中国多个行业的企业海外设厂加速。据3D Hubs报告,2023年中国对美3D打印机出口量下降12%,同期越南对美3D打印设备出口增长18%,侧面反映订单转移趋势。同时,中国已有知名3D打印企业在越南完成建厂并实现产品对外贸易。关税政策的不稳定,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头部品牌商加速在东南亚国家建厂转移产能。
国内某知名3D打印材料厂商在越南的工厂(2021年)
布局开拓国内市场
除此之外,面对出口压力,头部企业正加速布局国内市场,京东、天猫等平台成为主阵地。目前,国内消费级3D打印机三巨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创想三维均在电商平台开设自营旗舰店。
根据京东平台的数据,2024年3D打印机的销量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2024年京东618全周期,3D打印机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80%,成交用户数同比增长220%。京东11.11期间,3D打印机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达7倍。
3D打印机能否被纳入3C产品补贴?
现行的消费补贴政策主要针对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大众化电子产品。据商务部2023年数据显示,此类补贴政策带动相关消费超1500亿元,惠及超2亿家庭。直接关联超3000万从业人员(工信部数据),而3D打印行业从业者不足50万人,就业拉动效应有限。
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普及率高(手机家庭普及率超95%)、换新周期短(2-3年),且产业链覆盖广泛,能够快速拉动经济并稳定就业(工信部《2023年消费电子产业报告》)。
国内普通家庭购买3D打印机
相比之下,消费级3D打印机(价格通常在2000-6000元)目前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率不足0.5%(IDC 2023年数据),主要应用于教育机构、创客空间及科技爱好者群体。其小众化属性与高使用门槛(需掌握建模软件、材料知识等)导致其未被纳入普惠性消费补贴范围。
中国城镇家庭年均教育支出中,科技类硬件投入占比仅3%(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DeepSeek指出,若提供30%-50%的购机补贴(即家庭实际支出降至1400-4200元),预计青少年家庭购买意愿可提升25%以上。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