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也可以3D打印了!可用于汽车、电子器件等多个领域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率、机械强度和热导率,被认为在电子学、能源存储和电磁干扰(EMI)屏蔽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石墨烯加工方法通常依赖于高温处理或化学还原剂,这些方法不仅能耗高,还可能引入杂质,影响材料的性能。此外,石墨烯的疏水性和层间强范德华力使其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其在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墨水写入(DIW)作为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材料形状和结构的增材制造技术,逐渐成为制造复杂结构材料的重要手段。然而,石墨烯基墨水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实现石墨烯在水性介质中的均匀分散、如何优化墨水的流变性能以满足3D打印的需求,以及如何在不牺牲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生产。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无添加剂、基于水的全石墨烯墨水,通过两步电化学方法制备,实现了石墨烯基墨水的高效3D打印,无需后处理还原步骤,为石墨烯在电子学和EMI屏蔽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石墨烯的3D打印
本研究的核心在于开发一种无添加剂的石墨烯基墨水,通过两步电化学方法制备,实现了石墨烯的高效分散和墨水的优良流变性能。具体过程如下:
• 石墨烯的电化学合成
研究中采用了一种两步电化学方法来合成石墨烯。研究发现,磷酸插层的石墨烯具有最高的产率(85%),且在电导率和EMI屏蔽性能方面表现出色。
• 墨水的制备与流变性能优化
将合成的石墨烯分散在水中,通过溶剂交换法将其转化为水性墨水。为了满足3D打印的需求,研究团队对墨水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和优化。通过调整石墨烯的浓度和插层条件,研究团队成功制备了适用于3D打印的墨水。
• 3D打印实验
使用BIO X生物打印机进行3D打印实验。研究团队设计了多种结构,包括矩形网格和特定形状,以验证墨水的打印性能。打印后的结构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并固定形状。
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合成的石墨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酸插层的石墨烯具有最少的缺陷和最高的电导率(158 S/cm),且在50mm厚度下实现了50dB的EMI屏蔽效能。相比之下,硝酸和硫酸插层的石墨烯由于氧化程度较高,电导率较低。
研究发现,墨水的流变性能与其打印性能密切相关。磷酸插层的石墨烯墨水在3 wt%浓度下展现出最佳的流变性能,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高于其他样品。此外,该墨水在打印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和形状保真度,能够精确地打印出设计的结构。
打印后的石墨烯结构在干燥后展现出优异的电导率,无需后处理还原步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打印结构具有多孔的层状结构,这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还有助于电子传输,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性能。
3D打印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开发的无添加剂石墨烯基墨水为石墨烯在电子学和EMI屏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墨水不仅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EMI屏蔽性能,还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复杂的结构,满足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此外,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的有害化学还原剂和高温处理,符合绿色制造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这种石墨烯基墨水有望在多个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制造柔性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地制造出复杂的电路结构,为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器和传感器等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电磁干扰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石墨烯基墨水打印的气凝胶具有优异的EMI屏蔽性能,能够有效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制造和电磁屏蔽涂层。
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器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孔石墨烯结构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性能,提升能源存储效率。
总之,本研究通过创新的电化学方法和3D打印技术,成功开发了一种无添加剂的石墨烯基墨水,为石墨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石墨烯的巨大应用潜力,也为未来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推荐阅读:Additive-free graphene-based inks for 3D printing functional conductive aerogels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